執黑者下五子棋,執白者下圍棋,誰贏 DATE: 2025-07-11 08:47:09
下午參觀南旺京杭大運河分水樞紐工程遺址,參觀一個可以比肩都江堰功能的偉大水利工程。
它的發現,被顧萬發戲稱為“神來之筆”。“在‘尋找絲綢之源’過程中,我們在周邊遺址發現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絲綢實物,但仍有一關鍵問題懸而未決,吐出這絲的蠶是野生的還是馴化的?”顧萬發說,“雙槐樹遺址的牙雕家蠶讓一切不言自明。
”中華文明的一個典型特征即是農桑文明、絲帛文明。20世紀20年代,“中國考古學之父”李濟在山西西陰村遺址就發掘出半個蠶繭,引發考古學界對中國蠶桑和絲織起源及發展曆程的追尋。如今,雙槐樹遺址發現大量的農作物和正在吐絲狀態的牙雕家蠶,連同附近青台、汪溝等遺址發現的農業和絲綢實物等,證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區已開始馴化家蠶,形成較為完備的農桑文明形態。
李伯謙直言,以雙槐樹遺址為首的黃河流域中心聚落群,是目前發現中國農桑文明發展史上的時代最早的代表。九顆星,能有何奧妙?更確切地說,這是一處用九個陶罐擺放成天上“北鬥九星”形狀的遺跡,主體被掩埋在雙槐樹遺址中心居址區最大房子的門廊處。
在“北鬥九星”遺跡上端,即古人言中“天的中心”北極附近,還有一頭首向南並朝著門道的完整麋鹿骨架。
陶罐半截在土中,隻露出一小部分,乍一看平平無奇,很難直觀意識到其在擺放位置上的巧思。寒冬了,又到了“黃狗身上白,白狗身上腫”的飄雪時節了。
雪花紛紛揚揚,揚出了清冷,也揚起了詩意。千年文壇,有過不少經典的詠雪詩,詩人們用各種出神入化的比喻,將雪花之美寫得淋漓盡致。
韓愈將雪花比作庭樹飛花,寫下了“白雪卻嫌春色晚,故穿庭樹作飛花”;李白更有想象力,他眼中的雪是“應是天仙狂醉,亂把白雲揉碎”;而宋之問甚至在睡眼惺忪中將雪花看成了林花,寫下了“不知庭霰今朝落,疑是林花昨夜開”。與這些經典相比,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《觀雪》更是別具一格。